工藝無礙-跨越‧有愛 四人創作聯展 !
[新媒社 記者張銀澤/南投報導]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「工藝無礙-跨越‧有愛 四人創作聯展」,五月三十日起於地方工藝館展出,該展是為推動性別平等及文化平權,使不同性別在社會生活中受平等對待,並探討工藝家的人生歷程及不畏艱難、堅持創作之精神,特邀請石雕-盧志松、樹藝-李永謨、陶藝-陳宣亦及吳紫瑄等四位工藝家,展出極具特色之作品。
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,本展覽透過四位工藝家的人生經驗及創作,讓大眾尊重性別、擁抱差異,體會創作者突破各種藩籬及困難,堅持理想,化阻力為助力,傳遞正面能量,看見他們在工藝之路展現不凡生命力的堅毅精神。
展出作品中,盧志松的「掌中百壺」尤具特色,其運用昂貴珊瑚及微雕技藝,刻出的100把小茶壺,每把有不同造型,最大的不過1.6公分,最小的0.3公分,每個完成品,都有泡茶功能,令人嘆為觀止!這是盧志松在32歲技術最純熟、體能狀況最佳時,竭盡所能以正常視力不加放大鏡協助、將微小物件掐於手指間磨作,除了削刻材料,同時也在磨除手指皮肉,且做愈小的作品,手指消磨得愈多,因此當手指已磨到破皮流血得暫停工作,等手指的肉長好後,再繼續進行,共耗費四年的時間完成;其創作過程之艱辛及堅持,更是令人感佩不已。
樹藝家李永謨因肢體障礙的不便,只想獨立謀生,拜師學習珊瑚雕刻,卻因時代的變遷,珊瑚市場沒落;為讓自己有謀生能力,重新學習草編工作,並鑽研樹藝,發現樹皮韌性、創新素材的應用,利用研發葉脈的彈性做出會開花的葉脈花卉、運用果實創造出趣味活潑的動物,這些都是取之於大自然的素材,是發揮樹無用之用的精神,希望透過雙手的巧妙設計,轉化成新生的組合;曾獲2007年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「環保類銀牌獎」、2009年國際創新創業競賽「最佳傳統與文化獎」、2014年第七屆海峽兩岸(廈門)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華工藝精品獎-金獎等多項殊榮。
陶藝創作者陳宣亦的腦中長有顱咽管瘤,因壓迫視交叉神經而影響視力,也引起多種內分泌代謝紊亂、顏面麻痺疼痛及四肢無力,長期承受頭痛、暈眩等身心煎熬。吳紫瑄則是小時候因發燒而失去聽力,活在無聲的世界裡,說話無法很標準怕別人聽不懂,所以個性較害羞、內向。兩人是大學同學,相處一拍即合,開朗樂觀的宣亦總是帶著內向害羞的紫瑄到處探索新體驗,領略各種的生活樣貌,彼此樂觀面對自身的挑戰,以「你是我的眼,我是你的耳」守護,相知相惜擁有的一切。
畢業後於陶藝領域學習和鑽研,創作運用「組合」與「解構」的思考邏輯,營造出奇幻新視覺衝擊,用愛與童趣傳遞無限歡喜。陳宣亦曾榮獲2016 第十四屆全國身障技能競賽陶藝第一名、2016~2020第六屆~第八屆金壺獎入圍、等多項殊榮肯定、2019第四屆臺灣青年陶藝獎入圍;吳紫瑄曾榮獲2016年第14屆全國身障技能競賽陶藝第四名、2018及2020年第七、八屆臺灣國際金壺獎入選、2019 第四屆臺灣青年陶藝獎入圍肯定。
本展覽展至七月十九日,歡迎同來臺灣工藝文化園區-地方工藝館,一起觀賞四位創作者精彩的作品!
展出資訊
展覽主題:「工藝無礙-跨越‧有愛」四人創作聯展
展覽日期:2020年5月30日至7月19日
展覽時間:週二∼週日及國定假日09:00-17:00 (平日週一休館,如逢國定假日則開館)
展覽地點: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地方工藝館(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)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